首页

搜索 繁体

带着异能穿回七十年代 第128(1 / 2)

过了五里弯坡,在犁拾生长队路口,田静拐了进去。

李正国带着李荣国继续前行去公社。

……

犁拾生产队,是中和大队的四个生产队中,人口最多,面积最大,土质最好的生产队。

社员们每年的收入当然也是最高的,犁拾生产队的人是骄傲的,就好像田家的二儿媳陈云。

村中的房子都是土坯砖,看起来还不如库山里,但院子很大,应该是五分地的宅基地。

院子大,房间多,早早给娃儿备上娶媳妇的房间,然后四五代都不分家,就像田家似的,外面的三个生产队基本都这样。

只有库山里,却是尽量的分家分户,好让村里看起来不那么的单薄。

此时正是上工的时间,村里除了老的干不了农活的,和小的没法干农活的,其他人都去地里挣工分了。

根据李大伯娘所说,田静找到了吴家,好在吴家在最后一排,完全能避开人。

种下无数的种子,根系从屋后进了吴家院里的地下,很快就网回来一个大罐子。

毁了地下的根系,抄起罐子,田静就从村后离开了犁拾生产队。

在五里弯坡的最高处,她才打开罐子查看。

罐子里的东西,让田静震惊,吴家人够厉害的呀。

不仅有金条和银元,还有各种金银首饰,塞满了这个能盛十多斤的罐子。

不过到底格局有限,只是金银和银元,玉器一件都没有。

田静原本只是想来吴家拿走李大伯娘的银元的。

没想到……

只从奶奶和李二伯娘的作风来看,就知道这些金银害了多少人,即使没要人命,又岂知失去钱财的人,没有因为钱财的失去而失去了生命?

而且真正的李荣国,是意外还是人为?

一通悲天怜悯的大道理后,田静决定,这些金银,就由她来替天行道了。

掏了一会,才把罐底下的银元掏上来,特意选出了三十个以后的升值空间不大的。

万一李大伯娘给花出去了,不就亏了吗?留给她多好。

银元分装在两个裤兜里,田静抄起整理好的罐子,飞速离开了。

……

李正国和李荣国五点多才回到村里。

在李大伯院门口,李荣国把户口本还给李大伯,对着院里看了一眼,才转身离开,离开这个桎梏了他三十年的家。

看着大儿挺直着背大跨步地离开,李大伯的眼睛湿润了。

进了李家,李荣国就对李母露出轻松的笑容,“三婶,我解脱了。”

李母的眼圈立刻红了,大儿喊她三婶,“嗯,好日子在后头呢。”

几个月前,甜甜就是这样安慰她的,好日子果然来了。

“是的,只要我努力,一定能把日子过好的。”

……

夜晚出动,李正国非要陪着一起,田静只能带着尾巴去了李大伯家。

轻轻敲了一声大门,门就打开了。

李大伯娘早就端着煤油灯等在了门后。

田静递给她一个布袋,“只有三十个了,你可要收好了,要是被吴家发现了,呵呵。”

呵呵,现成一个背锅人。

“谢谢。”李大伯娘很真诚地道谢。

田静给她最后一个忠告。

“多长点心吧,你的小儿子和小儿媳也不是什么好玩意,明明挺好的一个大儿,却被你寒了心,你想想我婆婆那性子……”

“恨,蒙蔽了你的双眼,即使是真的,你发泄在一个老实本分的晚辈身上,与你婆婆又有什么区别?”

“这是最后的提醒,以后,别来打扰我们,包括大堂哥一家。”

夜色中,越走越远的两道黑影,越贴越近。

看得李大伯娘不知不觉落下了泪,她心疼自己的前半辈子,也彷徨自己的后半辈子。

连小儿子都不可靠了,她的后半辈子还能靠谁?

碰瓷?

等门的李母,看到儿子儿媳回来了,才放心回东屋去休息。

次日,李荣国就去队部分宅基地了。

顺延在李建国家西边。

有了宅基地,李荣国满身干劲,他准备打土砖,被堂弟阻止。

“土砖已经打好了,王大哥家门口的就是。房子和院子用石头垒,我们已经在山上砍好了,你和锁柱挑着筐去山脚等着。屋顶用瓦片,已经叫林广德去通知欧阳雷了。”

“正国,我,我没钱。”

“算我借给你的,等你以后有钱了再还水泥和瓦片的钱,其他的没花钱。”

“水泥?我,我不想盖那么好的房子。”

“已经叫欧阳雷送来了,盖房子是大事,怎么能将就呢?一次性盖到位了,钱的事不急,慢慢还。”

已经‘能’下床的赵小芳,听说盖纯石头的瓦房,惊吓到了,“大麦爹,我们……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